蘇州河旅游簡介
來源:上海泡泡少兒 | 發(fā)布時間:2015-11-12 |點擊量:|
摘要:上海新東方泡泡少兒冬令營介紹,蘇州河兩岸還曾是大型工廠的聚集地,近年來,政府大力整治,工廠慢慢已經遷出了蘇州河地區(qū)。
上海新東方泡泡少兒冬令營介紹,蘇州河原名吳淞江,在外白渡橋匯入黃浦江,在租界時期,外國僑民常常從這里搭乘船去往蘇州,所以蘇州河的名字應運而生。對于老上海人來說,蘇州河不僅僅是一個地名。這一條分隔了繁華的十里洋場和瑣碎不堪的弄堂的河,被許多藝術家賦予了獨特的文藝氣息。蜿蜒綿長的蘇州河水,恰似緩慢搏動的歷史脈絡,目睹著上海這座東方明珠的變遷。
萬國建筑博覽會的名字用在蘇州河也同樣恰當,坐落于四川路橋北的郵政局大樓(上海郵政博物館)便是這些建筑中較為突出的一座。大樓建成于20世紀20年代中期,8層高的塔樓雄偉而不呆滯,頂部為巴洛克風格的裝飾亭,原有天使群雕和兩組主題雕像,配以大樓兩側的科林斯柱,端莊秀麗。
蘇州河兩岸還曾是大型工廠的聚集地,近年來,政府大力整治,工廠慢慢已經遷出了蘇州河地區(qū)。許多畫家、藝術家看上了這些空曠的廠房,將它們租下當作工作室、畫廊等,M50創(chuàng)意園便是其中的代表。相比起泰康路的藝術街,這里多了些粗獷的倉庫風格,非常有特色。
蘇州河上的橋:
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始建于19世紀末,溝通當時英美租界的蘇州河口的“威爾斯橋”。原先此橋為木結構,20世紀20年代在其側另建鋼結構大橋,即著名的外白渡橋。到上海解放的時候,位于城區(qū)的蘇州河段先后建成了18座大橋。19世紀所建多為木結構,20世紀初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。這些橋中不少為租界工部局所建或改建,因此一般橋梁都集中于蘇州河東段,且多帶有濃郁的歐洲城市拱橋風格。
熱門標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