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該如何選擇?
讓咨詢顧問主動聯(lián)系你吧!
英語學習一定要找到最佳的英語學習方法,這樣才能夠達到想要的學習效果,那么對于正在進行英語學習的同學來說,究竟什么狀態(tài)才是學習英語的最好狀態(tài)呢?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一看這篇文章介紹的閉關狀態(tài)。上海泡泡少兒聽力口語>>>
中級、高級口語班同學常問:“我在說英語之前總要想很久,不知道自己說得是對與不對,最后說出來往往是有很多語病。怎么才能一張嘴就能夠說出一口流利標準的口語呢?”
給同學們建議是:進入英語學習“閉關”狀態(tài)。
提起“閉關”,大家最先想到一定是中國古代道士,像張三豐之類武林至尊。他們可不吃不喝不見人鉆研武學,調(diào)息養(yǎng)氣,出關后功力大增,最終成為了一代宗師。很多人都認為這種方式很玄很不現(xiàn)實,和英文學習更是沒有任何關系,其實不然。
習武高手之所以需要“閉關”,是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擾,心無旁騖,而我們英語學習也要這種狀態(tài)。這種狀態(tài)當然不是斷食,而是在英語學習階段盡量斷掉中文思維,練習用英文進行思維。當你暫時忘掉中文的時候,要理解,就只能考英文和形象了,這時你就進入了英文形象思維,一種良性思維模式。
而對于英語學習的聽、說、 讀、 寫, “閉關”方式各有不同。
首先,讓我們來體會一下英文聽力的“閉關”狀態(tài)。
同學們問為什么跟不上音頻,讓我們先來看看大家在聽到英語音頻時的思考過程:
nose-鼻子-bleeds-出血-鼻子出血-下一個英文單詞
讓我們再來看看native speaker們的聽力思維過程:
nose bleeds-(腦海里立刻浮現(xiàn)流鼻血的真實場景)-下一個意群
比較之下,大家就會發(fā)現(xiàn)為什么我們聽力的時候跟不上了。因為我們往往習慣把每一個單詞在大腦中翻譯出中文,再把單詞組成詞組,再翻譯成中文,最后翻譯成句子,而這樣做的時間是native speaker思維所用時間的3倍以上。比較之下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我們往往習慣把每一個單詞在大腦中翻譯出中文,再把單詞組成詞組,再翻譯成中文,最后翻譯成句子,而這樣做的時間是native speaker思維所用時間的3倍以上,也就是說,音頻播放到第三句的時候,我們才理解第一句,而下一個理解點可能要從第四句開始接,以此類推,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整篇文章聽得支離破碎了。
要達到native speaker的聽力狀態(tài),首先要在聽力時盡量忘記中文,把英文單詞和形象及動作的畫面對應起來,并對一切強調(diào)類的抽象詞產(chǎn)生大腦皮層的興奮,稍作筆記。對于我們認識的名詞、動詞、形容詞我們要在大腦中形成畫面,對于序數(shù)詞、不認識的新名詞、強調(diào)詞、數(shù)詞、人名、地名,我們要稍作筆記幫助記憶。這樣就可以節(jié)省很多時間,并且讓思維動起來,形象化,聽完立即理解。當然,需要指出的是,在聽力的過程中, 遇到的生詞越多,盲點越多,自己的發(fā)音越不標準,盲點越多,自己的語速越慢,盲點越多,所以為了更好地用英文進行聽力思維,同學們需要平時夯實自己的詞匯和語音實力,大量復述長、快、難的文章。
再來體會一下英文口語的“閉關”狀態(tài)。
同學們在講口語之前為什么會舌頭打結,說不出來呢? 首先,和聽力一樣,如果一個人的詞匯和發(fā)音實力過于薄弱,一定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所以先提高這兩方面的實力是講一口流利口語的前提。
但是,有很多同學詞匯量不小,發(fā)音也不錯,為什么還是出現(xiàn)了說話前思路不清、說話時毫無章法、說完話不知所云的情況呢? 原因很簡單-說話前,你又被中文干擾了。上海新東方泡泡少兒冬令營在線報名>>>
閱讀上一篇:新東方教你如何學好英語語法
閱讀下一篇:上海新東方泡泡少兒英語冬令營學費一覽
北京市海淀區(qū)北三環(huán)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