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(jīng)常會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兒子缺乏男子氣概,甚至會被嘲笑是“娘娘腔”,孩子本身也很痛苦,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國內(nèi)冬令營老師指出原因主要是在父親,孩子們患上了“父愛饑渴癥”。
下面,就讓我們國內(nèi)寒假冬令營小編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地“模范父親”的故事。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無聞,但培養(yǎng)出了揚名天下的人才;有的則自己就是世界名人, 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頗有一套。不管這些故事是令人感動或給人以啟發(fā),它們都真實地再現(xiàn)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關愛,顯示了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!
達芬奇的父親:充分發(fā)展孩子的興趣
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,他培養(yǎng)孩子的信條就是:給孩子最大的自由,讓孩子發(fā)展自己的興趣。
6歲那年,達芬奇上學了,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,但對繪畫最感興趣。一天,他上課不專心聽講,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?;丶液?,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,父親不僅沒有生氣,反而夸獎他畫得很好,決定培養(yǎng)他在這方面的才華。
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,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,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。一次,他花了一個月時間,在盾牌上畫了一個 兩眼冒火、鼻孔生煙,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。為了把父親嚇一跳,他還關緊窗戶,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。后來,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, 可是等達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,他竟然也沒有責備兒子。
16歲那年,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里學畫畫。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,達?芬奇刻苦學習,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,終于成為一代大畫家。
莫扎特的父親:不惜放棄工作培養(yǎng)孩子
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小時侯被無數(shù)人譽為“神童”,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(jīng)久不衰的保留曲目。但是,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(yǎng)密切相關的。
莫扎特3歲時,父親就發(fā)現(xiàn)他經(jīng)常靜靜地坐在一邊,很有興趣地看姐姐練琴,于是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。在父親的指導下,莫扎特5歲 就開始創(chuàng)作短曲,6歲時創(chuàng)作鋼琴協(xié)奏曲。后來,為了更好地培養(yǎng)他,父親甚至放棄了在宮廷里當樂師的工作,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。
可以說,沒有父親那份執(zhí)著的精神、嚴格的要求和深厚的關愛,是無法造就莫扎特這樣一位音樂大師的。
安徒生的父親:窮鞋匠培養(yǎng)出大作家
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島上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(zhèn)上,那里有不少貴族和地主,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,母親是個洗衣婦。
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,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。安徒生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,但一點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露,反而十分輕松地對安徒生說:“孩子,別人不跟你玩,爸爸來陪你玩吧!”
父親親自把安徒生簡陋的房間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,墻上掛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,櫥窗柜上擺了一些玩具,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 歌譜,就是在門玻璃上,也畫了一幅風景畫。父親還常給安徒生講《一千零一夜》等古代阿拉伯故事,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,或者英國莎士 比亞的戲劇本。
為了豐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,父親還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埋頭工作的手藝人、彎腰曲背的老乞丐、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等人的生活,這些經(jīng)歷為安徒生以后寫出《賣火柴的小女孩》、《丑小鴨》等童話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。
掃微信二維碼,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(tài)
閱讀上一篇:國內(nèi)冬令營介紹如何才能讓孩子戒掉叛逆
閱讀下一篇:冬令營好處之一是正確的引導孩子
常見問題
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
北京市海淀區(qū)北三環(huán)西路甲30號雙天大廈525室